前半生制盐后半生流浪:一位辽宁省某化工厂下岗员工的自述

发布时间: 2023-08-19 06:49:18 |   作者: 党建文化
返回列表

  “我37岁下岗,并且是从靠天吃饭的单位——盐厂下岗,后半生流浪不定,钱没挣多少,却是得了冠心病,最大的希望是能给咱们这样进不了城、返不了乡的人一条出路。”

  以个人视角,记叙年代和体系变迁,《百名下岗员工访谈录》今日刊发第16辑,记叙一位辽宁省某化工厂下岗员工的人生自述,希望更多的读者关怀这样的实际情况。

  我是1962年出世,辽宁大连人。1980年左右,国家的一项方针是在一些要点职业,如石业、制盐职业等,培育一批专门的技术工人,其时我的父亲是某化工厂的一名工人,所以我在通过两年的训练之后(相当于中专学历),就进入工厂参加作业了。

  咱们厂是化工厂是体系内的企业,归盐务局办理。工厂首要出产海盐,是以海水为首要出产质料。工厂内有5000多名员工,实施的是分散化办理,大约是20到30个人为一个班组在一起进行作业。海盐的出产要以海水为质料,在通过开始加工后,还需求占用很大的场所进行晒盐,我的家就在乡村,所以我和我那一组工友们的首要作业是在乡村的海滨进行海盐出产。

  1980年我刚入厂参加作业时,工厂的效益很好,在咱们工人口中常常说的一句话是“大海不干,钱不断”,那时大约每个月能拿到30块钱左右。现在回想起来还非常思念那个年代的作业气氛,非常思念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,单纯、简略,咱们作业的干劲儿也非常足。进入工厂干了一年多的时刻,我换了一个岗位,在工厂里做一些底层的办理作业。

  海盐又被称作“化工之母”,工厂每年向苏联出口大约7万吨盐,此外咱们还出产30万吨盐供给东北地区民用。但后来却意外地呈现,咱们厂本来的固定出口订单后来被交给营口盐场进行出产,由营口盐场出产后向苏联出口,这一笔订单的转出,对咱们厂的效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。化工厂在后期还担负一些三角债,工厂出产的货品现已宣布,但却迟迟收不回钱。

  工厂的效益渐渐的呈现清楚明了地下降,到1999年的12月份,这一年我37岁,工厂就根本发不出薪酬了,但有许多工友仍在张望,持续呆在厂里,我个人感觉工厂此刻现已保持不下去了,所以就脱离工厂了,脱离时拿到了1万元的钱。从此得自谋生路了。

  2003年化工厂正式破产,工厂的机器设备被贱价处理,原工厂用地被转让出去饲养海参,海参归于中高端消费品,能赚取很高的赢利,海参厂效益很好。但令咱们员工集体心寒的是,这些悉数与咱们没任何优点。

  自从1999年下岗后,我就一直没正式作业过。下岗后我卖了几年海货,也卖过苹果,经商是需求长时间堆集的,进货途径、客户、货摊都需求长时间探索和堆集,我也只能渐渐地试,尽管收入非常菲薄,但仍然艰难地保持了大约10年。到2010年我50岁时,又去学了水暖,之后在乡村做水暖,给人装置热水器、干家庭装饰。

  因为多年劳动,我现在身体很欠好,患有冠心病,近五年来,心脏都现已做了几回支架手术。最近几年爸爸妈妈身体欠好,我首要在家里照料爸爸妈妈,女儿结婚后,就来女儿家里帮着照料孩子。

  我这样的身份是极为难的,在城市里没固定作业时机,又回不到乡村去,家里没有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。因为下岗后收入菲薄,加上要供养孩子和赡养爸爸妈妈,一直没能给缴上养老和医保缴费,是既不像城里人,又不是乡村人的为难身份。未来的养老和医疗是我最大的心病。

  我前半生是制盐,最令我不解的是,从前那么安稳的作业,却不可思议工厂没了效益,工友们被逼各找日子门道,后来企业的国有资产变卖、出让,咱们却得不到任何的利益,而是悉数被抛向了社会。

  我在公营化工厂干了19年,一辈子中血气方刚的韶光都是在制盐。我最大的希望是,政府能给咱们这样一群进不了城、返不了乡的人一条出路。

  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含在内)为自媒体渠道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渠道仅供给信息存储服务。

  特斯拉官博自曝内情:老款车型连续停产,全新Model 3下调至20万?

  财联社8月18日电,我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:08月18日10时39分在四川内江市市中区(北纬29.58度,东经104.87度)产生4.0级地震,震源深度10千米。

  小鹏Q2营收50.6亿同比降31.9%,净亏28亿,三季度估计交给4万辆轿车